存储国产化,风口已至!
今年,存储市场经历了第一轮价格上涨,起始于4月初。当时,闪迪向客户发出了涨价通知,拉开了这一年存储芯片涨价的序幕。
随着时间的推移,9月,存储市场再次发出了涨价的信号。
存储芯片,涨价在即
在第二轮价格上涨的趋势中,闪迪依然走在前列。本月,闪迪宣布将对所有渠道和消费者客户的产品价格上调超过10%,自9月5日起的新订单将按照调整后的最新价格执行。此外,闪迪还将持续定期评估价格,并可能根据市场状况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在第二季度,由于渠道价格的回升以及客户端固态硬盘(SSD)和零售端库存的补充,闪迪的营收实现了12.2%的环比增长,达到19亿美元。然而,其与铠侠(Kioxia)合资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尚未完全恢复。尽管如此,闪迪在企业级SSD市场的占有率仍然有限,在人工智能服务器和数据中心应用方面,闪迪仍落后于主要竞争对手。
全球HBM三大龙头企业之一的美光科技近期释放了涨价的信号。该公司向渠道商发出通知,宣布自9月12日起,停止所有DDR4、DDR5、LPDDR4、LPDDR5等存储产品的报价,并取消协议客户的价格,暂停报价一周。供应链消息称,美光高层在看到客户预测需求可能出现重大供应短缺后,紧急暂停了所有产品的报价,以重新调整后续价格。与此同时,群联也宣布暂停报价,具体涨幅将根据市场动态决定。据Digitimes报道,此轮存储器市场的涨价潮主要由云端服务提供商(CSP)的需求推动。回顾近半年来的存储市场行情,DDR4、LPDDR4X以及DDR5、HBM市场均出现了剧烈波动。首先是DDR4、LPDDR4X市场,自第二季度起,受到DRAM原厂停产旧制程DRAM产品的影响,DDR4、LPDDR4X价格开启大幅上涨。
南亚科技和华邦电子作为DDR4市场的两大领军企业,在2025年第二季度受益匪浅。由于主要厂商迅速削减DDR4产能,加之应用升级进程缓慢,传统DRAM市场供需失衡,需求纷纷转向这两家公司。同时,中国大陆的存储供应商也因传统DRAM价格上涨而获得额外收益。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最新调查显示,2025年下半年,DDR4市场依然供不应求,价格持续走高。
服务器市场的稳定需求进一步挤压了PC和消费电子市场的DDR4供应。PC制造商为确保物料供应,不得不加快采用DDR5方案,而消费电子厂商则面临高价采购和物料短缺的挑战。在工业控制、网络通信、电视、消费电子及控制器等对DDR4需求依然旺盛的领域,由于供应优先级低于PC和服务器,供需失衡的情况更加严重。同时,DDR市场的供需紧张也推高了Mobile DRAM的合同价格,第三季度LPDDR4X的价格涨幅达到了近十年来的单季最高水平。
其次,将目光转向DDR5和HBM市场。随着人工智能服务器和数据中心需求的激增,DDR5和HBM的渗透率也在迅速提升,这主要是因为AI大模型训练和推理对存储系统提出了高带宽、低延迟以及大容量的严格要求。以HBM为例,预计2025年其需求将持续增长,三大存储巨头纷纷宣布增加HBM的产量。SK海力士预测,人工智能服务器出货量的增加将带动HBM需求的持续上升。专家们预测,到2025年,HBM的出货量将同比增长65%,这一增长也将同步刺激对DDR5相关产品的需求。尽管DDR5内存的价格并未像DDR4那样出现暴涨,但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到2025年第二季度,DDR5的合约价格止跌回升,受人工智能服务器需求推动,环比上涨了3%到8%,企业级DDR5模块的价格涨幅更是达到了10%。进入第三季度,由于美韩厂商持续推进先进制程的发展,LPDDR5X产品的整体位元供给有所增加。然而,在供应商有意平衡各类产品的盈利表现的情况下,合约价仍将保持上扬,预计季度环比增长10%到15%。展望未来的存储市场,企业级SSD或许将成为下一个焦点。
企业级SSD,需求起飞
据DigiTimes的报道,受到人工智能需求激增的推动,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NAND闪存和DRAM的合约价格将出现显著上涨,涨幅约为15%至20%,这一趋势打破了往年年底价格下降的常规模式。供应短缺的现象促使云服务提供商纷纷积极储备库存,尤其是高堆叠层数的3D NAND产品,已经接近售罄的状态。业内消息人士透露,由于机械硬盘(HDD)供应不足,大型云服务提供商不得不将其大数据存储需求从HDD转向大容量SSD。西部数据在致客户的一封信中明确警告称,公司产品组合中所有容量的硬盘产品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需求增长,并宣布将对所有硬盘产品的价格进行调整。
此外,人工智能所产生的庞大数据量对全球数据中心的存储设施构成了巨大压力。传统上作为海量数据存储基石的Nearline HDD出现供应短缺,使得高效能但成本较高的SSD成为市场的焦点。
当前,国内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大资本支出力度,积极布局AI领域。阿里巴巴在第二季度“AI+云”方面的资本支出达到386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对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投入超过3800亿元。百度同期资本开支为38亿元,同比增长近80%。而腾讯的资本开支则同比增长一倍多,达到191.07亿元。在这些资本支出中,GPU、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等成为重点投资对象,同时,海量数据也对企业级SSD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企业级SSD的产业链主要涵盖闪存颗粒(NAND Flash)、主控芯片以及成品三大核心环节。NAND Flash作为数据存储的关键介质与载体,可以分为SLC(单层存储单元)、MLC(双层存储单元)、TLC(三层存储单元)以及QLC(四层存储单元)。当前,QLC SSD成为企业级SSD市场争夺的焦点。大容量QLC SSD的出货量预计在2026年实现爆发式增长。相较于SLC、MLC和TLC技术,QLC技术在相同的物理空间内能够存储更多的数据,因而能够更好地满足大数据和云存储等场景对高存储容量的需求。目前,市场上已知的最大企业级SSD容量为61.44TB,未来更将推出采用QLC技术的128TB超大容量产品。在性能方面,尽管QLC的写入性能或许不及SLC或MLC,但其读取性能表现优异,而这正是大部分数据中心和企业级应用所关注的关键点。针对2025年第三季度,趋势预测机构TrendForce的数据显示,企业级SSD的需求预计将显著增长。由于当前的成品库存水平较低,企业级SSD市场将转向供不应求状态,价格有望每季度增长10%。总体而言,无论是DDR4、LPDDR4X还是DDR5、HBM,亦或是企业级SSD存储市场,都将在2024年第四季度迎来全面的涨价趋势。
国产存储产业链,新的机遇
企业级SSD主要由主控芯片、固件和存储介质组成。除了晶圆稳定供应和质量外,主控芯片和固件也起着关键作用。企业级内存条则主要由DRAM、接口芯片及配套芯片构成,因此,DRAM颗粒的质量对内存条性能至关重要。在原厂减产和供需紧张的情况下,能够获取稳定、高品质颗粒供应的模组厂商,有望在AI时代下充分受益于存储升级、价格上涨及国产化三重助力。
在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兆易创新副董事长、总经理何卫表示,下半年公司利基型DRAM营收预计将显著增长。目前,利基DRAM产品涨价持续,预计紧缺至年底。公司产品涵盖DDR3、DDR4及LPDDR4。何卫指出,未来利基市场主控芯片将更多兼容LPDDR4和LPDDR5,逐渐向LPDDR5演进,相关产品将在两年左右推出。兆易创新有信心未来五年在国内利基型DRAM市场取得约三分之一的份额。
内存接口芯片巨头澜起科技在DDR5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其产品作为服务器内存系统的“神经中枢”,对性能与稳定性至关重要。随着DDR5的普及,澜起科技2024年DDR5芯片出货量超DDR4,满足AI算力和数据处理需求,成为国产存储产业链关键环节。
在数据存储领域,存储模组和企业级SSD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江波龙、佰维存储等领先企业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采购存储晶圆或颗粒,模组厂商将这些核心组件与先进的闪存主控芯片结合,经过专业的封装与严格测试,制造出高性能的存储模组。这些模组随后被销售至下游的品牌厂商、厂家客户以及渠道分销商,从而实现盈利。
根据功能的不同,存储模组可以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DRAM颗粒为主的内存模组,主要用于快速数据存取;另一类则是以NAND Flash颗粒为主的闪存模组,适用于大容量数据存储。
在存储模组的市场格局中,国内企业展现了“多厂商竞争+差异化布局”的特色。各大厂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寻求技术创新与产品差异化,以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这种格局不仅推动了行业的蓬勃发展,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佰维存储作为工业级存储领域的佼佼者,于2024年成功推出了工业宽温级ECC DDR4 SODIMM内存条,填补了市场空白。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佰维存储是国内唯一一家在“芯片设计+封测+模组”全产业链中实现自主布局的企业,这一优势使其在行业内占据了领先地位。目前,公司已经获得了AI服务器厂商、头部互联网企业以及国内主要OEM核心供应商的资质认可,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2025年上半年,佰维存储再发力,推出性能卓越的PCIe5.0×4 Gen 5 SSD,其顺序读取速度高达14000MB/s,顺序写入速度达到13000MB/s,随机性能更是一举突破200万IOPS。这一突破性产品能够充分满足大型AI模型在边缘端的部署需求,为AI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存储支持。
江波龙已推出多款卓越的企业级eSSD产品,容量从480GB到7.68TB一应俱全,满足主流存储需求。这些产品具备出色的耐用性,提供1DWPD(每日整盘写入次数)和3DWPD两种选项,形态上涵盖2.5英寸至M.2等多种规格。其企业级PCIe SSD拥有诸多先进功能,如多档功耗智能调节、无感在线固件升级、多命名空间支持以及可变Sector Size技术。通过集成Telemetry监控、Sanitize数据安全擦除和全路径端到端数据保护机制,显著增强了数据存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此外,江波龙的企业级PCIe SSD与企业级SATA SSD两大系列,已顺利完成与鲲鹏、海光、龙芯、飞腾、兆芯、申威等多个国产CPU平台服务器的兼容性适配,为在各类主流平台上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展现出强大的兼容实力。
德明利不仅提供DDR3和DDR4存储产品,其自主研发的SATA SSD主控芯片也已经实现了量产,并正在批量销售。与此同时,万润科技亦积极进取,启动了企业级PCIe 5.0 SSD ME14000的研发项目,以推动技术革新。
从当下的行业趋势来看,随着国际巨头纷纷上调价格以及供应链逐渐向国内转移,这些国产模组厂商依托“本地化服务+成本优势+技术突破”的综合实力,有望在市场中进一步拓展份额,成为存储市场涨价潮中崛起的“国产力量”。